-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北  京上海天津重庆浙江江苏广东河北山东福建
内蒙古湖北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海南四川陕西湖南
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安徽广西青海甘肃河南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首  页 公司简介 注册途径 商标知识 经典案例 商品分类 商标公告 驰名商标 商标维权 商标交易 国际注册 专利知识
网站导航 商标新闻 商标注册 法律法规 申请书式 商标设计 商标审查 专项执法 品牌策划 海关备案 加盟合作
 网站首页>>天下新闻 http://www.12345tm.com
 
安徽商标注册代理-创新—光影世界的永恒主题
2014年4月26日   中国商标总网  浏览次数:  编辑: 商标总网
 
    
    近百年来,电影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像是人类感官功能的某种延伸。无声电影的发明,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有声电影的问世,全方位还原了我们对世界的视听感知;彩色电影不仅让电影画面色彩斑斓,还使银幕上的生活更加生动真实;数字电影则通过呈现无与伦比的画面美感,带给观众美好的观影享受。为了回顾电影发展史上的创新技术,本报特撷取无声电影、有声电影、彩色电影和数字电影4个技术分类的创新亮点,以飨读者。

  无声电影 视觉体验 开阔视野

  "电影是唯一可以让我们知道它的诞生日的艺术,不像其他各种艺术的诞生日期已经无法稽考。"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在评价电影时如是说。这说明电影不仅是一项发明,还是一门技术。电影在任何一个时代,技术创新都如影随形。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布辛路14号的"大咖啡馆"中,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公开放映。自这一天起,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正式公之于世。仅在1896年至1897年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全世界就拍摄了700多部影片。

  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助理研究员朱宏宣一直致力于电影技术的研究工作,他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最初发明的电影是无声电影,即没有任何配音、配乐或同期声的电影,它的问世得益于照相术、摄影机、感光材料、胶片等相关技术的发展。

  "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电影使用的‘电影机’是在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的基础上发明的,整个机器既是一台摄影机,又是一台印片机,同时还是一台放映机。"朱宏宣向本报记者介绍,事实上,在卢米埃尔的电影问世前,世界上许多发明家都在进行与电影相关的发明工作。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板照相术,这种技术可以得到很好的正像,但感光速度慢,不能复制底片,且不适合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1851年,英国人弗·斯·阿彻发明了湿性珂罗酊摄影法,使曝光时间缩短到几秒钟,解决了一张底片可复制多张照片的问题,但运动过程的记录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直到1882年,法国科学家马莱才研究出用摄影机拍摄快速运动物体的技术,随后他还设计了一台能够连续拍摄的摄影机。马莱在照相术上取得的成功为电影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照相术使得景物可以通过透镜让胶片感光,并将影像记录在胶片上。在电影问世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胶片和感光材料的研究并不普遍,很少有企业大规模生产胶片,其制造方式大都是手工作业。直到伊斯曼·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1889年成功研究出硝酸片基并制作出了电影胶片,胶卷才得以诞生。

  有了胶片后,用胶片记载影像的各种机械的研究工作才开始有所发展,其中最成功的当属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电影视镜。爱迪生为了给自己发明的留声机配上画面,于1887年开始了电影机的研究工作,并发明了电影视镜。电影视镜其实是一个大箱子,凿有孔的胶片穿绕其中,上面装有一个放大镜。观看者可以通过放大镜看到连续运动的活动画面,但整个节目时长只有30秒钟。爱迪生发明的电影机采用了现代胶片的形式,但这种机器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它只能供一人观看,二是影片虽然是连续运动的,但画面并不清晰。

  "照相术、摄影机及胶片等技术的发展为无声电影的问世及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随后的时间里,这些技术也伴随着电影发展的脚步不断革新。"朱宏宣表示。

  有声电影 视听感知 还原世界

  "无声电影的发明和不断改进,让我们无限地开阔了视野;有声电影的问世,全方位还原了我们对世界的视听感知。"我国著名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曾如此评价有声电影。

  "爱迪生研制的电影视镜可以将画面和声音同时呈现给观众,但却无法将画面和声音同步记录在胶片上。"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助理研究员朱宏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直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声音可以转化为电,电可以转化为光,光可以转化为影像,声音终于可以记录在胶片上,电影从此开始由无声变为有声,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视听艺术体系。1928年《爵士歌王》和1929年《纽约之光》的公演标志着电影步入了有声片的时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声电影是把声音通过光学方法与画面记录在同一胶片上,所记录的声音信息位于画面的一侧,通常称为光学声带或声轨。

  "最初的有声电影是通过乐队伴奏或把声音录制在唱盘上,播放电影画面的同时播放唱盘,以实现让电影发声的效果,但这种方式还未实现画面与声音的完全同步。"朱宏宣介绍,把声音与画面记录在同一载体上标志着画面与声音实现了同步,声画同步给电影制作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声音和画面使用同一载体,且都以光学影像的形式记录在胶片上,就能够使用同一个工艺来洗印加工,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节省费用,而且实际操作起来方便快捷。如果画面和声音使用两个载体,那就需要精确控制两者之间的同步,精确对准两者的起始位置,然而这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出现失误,比如在胶片出现断片需接片的情况下,胶片的长度会有所变化,画面和声音就难以对齐,无法实现声画同步。

  在出现有声电影后,采用胶片记录声音的方式一直是模拟方式,即由影片声带位置上影像所透过的光亮强弱来表征声音的瞬间幅度。但由于受到胶片性质及洗印加工技术的影响,采用这种方式录制的声音质量一直不高。针对胶片上高频噪声水平较高的特点,美国电影艺术与技术科学学院提出了一条有关影院还音系统的电声频率响应特性标准,简称"学院"特性。这一标准在电影行业内推行了近40年。

  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影声音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如何改善影院声音质量,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是降噪。这个时期曾出现过多种降噪方案和降噪器,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其中效果最好、应用最普遍的是美国杜比公司的降噪系统。

  随着电影的普及,胶片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爱迪生在研制电影放映机时使用的胶片尺寸是12.7毫米,后来对其进行改进,采用了尺寸35毫米的胶片,并针对该项技术提交了专利申请。随后,卢米埃尔兄弟也采用了这个规格的胶片,伴随着他们在电影制作上的成功,尺寸为35毫米的胶片电影迅速普及,35毫米的胶片也随之被广泛应用,并被认定为商用规格。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有声电影时期,胶片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在画质、分辨率和精细度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此外,胶片在成膜、微粒、涂层等方面的技术也逐步成熟。

  彩色电影 色彩斑斓 生动真实

  彩色电影的成功研制,使银幕上的画面更加生动真实,这是电影继无声到有声的划时代变革之后,电影史上的又一大进展。

  "实际上,刚刚发明电影时,发明家们就已经开始对彩色影像进行研究,尤其是欧洲的一些导演,想通过颜色来表达某种情绪、渲染电影故事气氛。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彩色电影经历了人工着色、机械着色、两色染印、三色染印等多个发展阶段。"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助理研究员朱宏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最初,人们采用整体上色法,即把电影中所有的胶片都染上同一种颜色,使电影呈现彩色的效果。之后,人们尝试为每一格电影胶片手工上色,但这种方式耗时长、效率低,应用到商业电影并不现实。直至1933年英国特艺色公司发明了三色染印法,电影才开始真正步入彩色时代。当时采用三色染印法的电影作品有《浮华世界》《出水芙蓉》《红菱艳》等,这种工艺一直沿用了20多年。

  朱宏宣向记者介绍,三色染印法的制作原理是使用专门的拍摄3条胶片的摄影机,使3条胶片分别感红光、绿光和蓝光,之后得到密度不同的3条底片,用这3条底片再复制出特制的3条浮雕片,最后经过多道工艺最终制作出彩色电影。三色染印法具有色彩鲜艳、不褪色、声带还音质量好等优点,用该方法制作出一套模片后,还可对彩色影片进行大量拷贝,生产过程也能通过自动流水线完成,效率及经济效益都很高。如今使用的多层彩色胶片是1945年之后才研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多层彩色胶片只使用一条胶片,胶片上有3个独立的感光层,这种胶片使彩色电影的制作更加便捷。随着彩色胶片的不断改进以及电影机械的不断革新,电影画面和声音的质量日益提高,电影业随之进入全盛时期。

  在彩色电影的发展过程中,胶片的技术革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离不开电影其他环节的创新。镜头的质量影响在胶片上所形成影像的质量,镜头由多片透镜和固定镜片的镜头筒组成,在彩色电影时期,镜头的质量和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摄影机的驱动系统是摄影机的动力来源,早期的摄影机是以手摇方式来驱动的,后来改为发条式驱动。与发条式手表的工作原理一样,在摄影机身或片盒上装上发条,待发条上紧后再进行拍摄。之后,摄影机大都采用了电动式驱动,摄影机的电动机要求运转稳定,控制精确,以保证曝光量的一致性和同期录音的准确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摄影师需求的增多,摄影机的自动控制功能越来越多,比如自动曝光控制、计时器、报警器、各种调节测量装置等,摄影机的操作也越来越便捷。

  电影的发明与制作都是为了将生活重现于银幕,电影放映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电影的观赏效果。在彩色电影发明初期,电影放映设备还不是很完善,经过多年发展,电影放映设备已不再是一架放映机,而是电影系统中一个由电影放映设备、放映场所、放映银幕等多元素组成的子系统,良好的放映系统可以把电影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数字电影 身临其境 艺术盛宴

  1999年《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在美国首次进行数字化的商业放映,数字电影的历史元年从此被确定。

  事实上,数字电影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指以数字技术拍摄制作的电影,其从电影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到发行传播全面实现了数字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数字电影技术可以分为4个阶段:一是通过数字方式拍摄电影,并把电影后期制作阶段的影像信号制作成数字电影母版;二是委托专门的数字技术服务公司对母版信号进行数字压缩、加密和打包,然后通过卫星或网络传送到电影院;三是在各个影院或数字信号控制中心对数据信号进行接收和存储;四是通过数字放映机实现数字信号的放映。

  与传统电影相比,数字电影最大的变化是不再以胶片为载体、以拷贝为发行方式,而是将拍摄、制作、传输、放映全部实现数字化,其中,数字摄像机的发明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当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领域得到全面应用后,作为电影的最终环节,电影放映技术却迟迟未实现数字化,只能将数字电影转化为胶片放映,直到数字放映机研制成功和产品化,数字电影才告别了胶片放映时代。

  "数字放映机的诞生得益于数字光处理技术的发明,该技术由美国德州仪器公司于1987年研发,目前已成为世界电影商业院线数字放映的主流技术。此外,还有许多专业影视公司配备了数字光处理投影设备,用于数字视频素材的校色、剪接、合成等工作。"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助理研究员朱宏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数字电影有4大优势:一是技术优势。数字电影不仅避免出现胶片因光源照射导致的老化、褪色,确保影片永远光亮如新,还可以凭借像素的稳定性来确保画面不会出现抖动和闪烁,而且观众再也看不到像雨点一样的划痕磨损现象。二是发行优势。数字电影节目的发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胶片,既节约发行成本又有利于环境保护。三是放映优势。数字传输技术使整部电影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损失,一旦数字电影信号发出,无论多少家数字影院,也不管这些影院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观众都可坐在不同的数字影院里欣赏同一部高质量的数字电影节目。四是增值优势。数字放映设备还可以为影院提供增值服务,如实时播放重大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远程教育等,改变了影院胶片放映的单一模式,使影院向实时、多功能、多渠道、多方位的经营模式转变。

  电影的创新还不止于此,为了增强电影观赏的现场感,人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比如加大胶片宽度,将银幕设计成巨型、环形或球形;制作立体电影,将座椅设计成随剧情的进展而活动,并添加吹风、喷水、散发香气等感官体验。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特殊形式的电影,如立体电影等类型。

  中国在数字电影领域也有很多创新成果,例如,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已经投入市场,该系统采用数字化制作和放映技术,提高了放映质量;采用卫星传输分发技术,大大降低了农村和社区放映电影的发行成本。


















如对本网站转载内容有异议请书面通知本公司 
龙信联城国际知识产权代理(北京)有限公司  
电话:010-57268555



来源:知识产权报

 
【在线交流】 【打印】 【关闭】
 
8分钟留言回复!
  点击这里和我在线交流
 
 
 
 
 
 
 
 
商标注册代理
商标注册公司
专利代理公司
香港公司登记
国内公司登记
版权登记代理
网站建设推广
商标注册代理
商标注册公司
专利代理公司
香港公司登记
国内公司登记
版权登记代理
网站建设推广
企业形象策划...
 友情链接 :
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国商标网
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中国商标总网 · 广告服务 · 商标代理 · 本站顾问 · 支付方式 · 申请会员 · 英才招聘 · 意见投诉 · 本站律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中国商标总网 保留所有权利
联系电话:13936578139 E-mail:835760999@qq.com
北京市西城区茶马西路(中国国家商标局数字大楼后身300米)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点这里在线提交.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黑ICP备2023001981号-1
关键词:中国 龙助企 黑龙江哈尔滨商标注册代理公司 事务所
联盟网站: 中国商标总网;商标注册网商标注册代理网